產(chǎn)地分布:
國內(nèi)分布:分布于新疆阿克蘇河上游。
形態(tài)特征:
矮灌木,高12-25(30)厘米。莖由基部多分枝,枝常伏臥,不孕枝頂端刺針狀;老枝灰
白色,皮開裂,無毛;嫩枝白色,有光澤,被短伏毛。葉長(5) 10-17(25)毫米,寬(1.5)2-3.5(5)毫米,條狀匙形,下部漸窄,先端銳尖或鈍,全緣,藍綠色,稍肉質(zhì),兩面被短伏毛或僅背面有毛或近無毛;托葉膜質(zhì),脫落?;ㄐ蛏谥Χ?,蝎尾狀,花期花序軸長約3.5厘米,著生8-20朵花,花梗及花序軸密被伏生短柔毛;花萼宿存,長達2.5毫米,稍有毛或無毛,下半部結(jié)合,裂片寬三角狀,先端銳尖;花瓣白色,矩圓狀卵形,長3-4毫米,寬1.5-2毫米,邊緣反卷,先端稍凹,呈兜狀,具短爪。果鮮紅色,干時較暗,有時近黑色,卵形,長8-9毫米,徑5-6毫米,中部稍縊縮,基部稍平,被短伏毛,成熟時果汁鮮紅色,后漸變?yōu)樯罴t色;果核淡灰黃色,矩圓狀圓錐形,長(5)6.5-7.5(8)毫米,徑2-3毫米,稍三棱狀,基部稍圓,上部具6(7)棱,長約為果的1/3;棱形狀不同,長三角狀或錐形,棱間有凹槽,果棱下部具網(wǎng)紋或凹點,互相交織。果期8月。
生長習性:
生于山坡、河谷、階地、礫質(zhì)土或堿斑附近。常生南坡和東南坡溢出帶或冰磧層附近,海拔3 800-4 300米,單株,稀成群落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