柿(學名:Diospyros kaki Thunb.),是柿科柿屬落葉大喬木。通常高達10-14米以上,胸高直徑達65厘米;樹皮深灰色至灰黑色,或者黃灰褐色至褐色;樹冠球形或長圓球形。枝開展,帶綠色至褐色,無毛,散生縱裂的長圓形或狹長圓形皮孔;嫩枝初時有棱,有棕色柔毛或絨毛或無毛。葉紙質(zhì),卵狀橢圓形至倒卵形或近圓形;葉柄長8-20毫米?;ù菩郛愔?,花序腋生,為聚傘花序;花梗長約3毫米。果形有球形、扁球形等;種子褐色,橢圓狀,側(cè)扁;果柄粗壯,長6-12毫米?;ㄆ?-6月,果期9-10月。
原產(chǎn)中國長江流域,東至臺灣省,各省、區(qū)多有栽培。朝鮮、日本、東南亞、大洋洲、北非的阿爾及利亞、法國、蘇聯(lián)、美國等有栽培。
果實常經(jīng)脫澀后作水果,經(jīng)過適當處理,可貯存數(shù)月,一年中都可隨時取食。柿子亦可加工制成柿餅。
落葉大喬木,通常高達10-14米以上,胸高直徑達65厘米,高齡老樹有高達27米的;樹皮深灰色至灰黑色,或者黃灰褐色至褐色,溝紋較密,裂成長方塊狀;樹冠球形或長圓球形,老樹冠直徑達10-13米,有達18米的。
枝開展,帶綠色至褐色,無毛,散生縱裂的長圓形或狹長圓形皮孔;嫩枝初時有棱,有棕色柔毛或絨毛或無毛。冬芽小,卵形,長2-3毫米,先端鈍。
葉紙質(zhì),卵狀橢圓形至倒卵形或近圓形,通常較大,長5-18厘米,寬2.8-9厘米,先端漸尖或鈍,基部楔形,鈍,圓形或近截形,很少為心形,新葉疏生柔毛,老葉上面有光澤,深綠色,無毛,下面綠色,有柔毛或無毛,中脈在上面凹下,有微柔毛,在下面凸起,側(cè)脈每邊5-7條,上面平坦或稍凹下,下面略凸起,下部的脈較長,上部的較短,向上斜生,稍彎,將近葉緣網(wǎng)結(jié),小脈纖細,在上面平坦或微凹下,連結(jié)成小網(wǎng)狀;葉柄長8-20毫米,變無毛,上面有淺槽。
柿子(2張)花雌雄異株,但間或有雄株中有少數(shù)雌花,雌株中有少數(shù)雄花的,花序腋生,為聚傘花序;雄花序小,長1-1.5厘米,彎垂,有短柔毛或絨毛,有花3-5朵,通常有花3朵;總花梗長約5毫米,有微小苞片;雄花小,長5-10毫米;花萼鐘狀,兩面有毛,深4裂,裂片卵形,長約3毫米,有睫毛;花冠鐘狀,不長過花萼的兩倍,黃白色,外面或兩面有毛,長約7毫米,4裂,裂片卵形或心形,開展,兩面有絹毛或外面脊上有長伏柔毛,里面近無毛,先端鈍,雄蕊16-24枚,著生在花冠管的基部,連生成對,腹面1枚較短,花絲短,先端有柔毛,花藥橢圓狀長圓形,頂端漸尖,藥隔背部有柔毛,退化子房微??;花梗長約3毫米。雌花單生葉腋,長約2厘米,花萼綠色,有光澤,直徑約3厘米或更大,深4裂,萼管近球狀鐘形,肉質(zhì),長約5毫米,直徑7-10毫米,外面密生伏柔毛,里面有絹毛,裂片開展,闊卵形或半圓形,有脈,長約1.5厘米,兩面疏生伏柔毛或近無毛,先端鈍或急尖,兩端略向背后彎卷;花冠淡黃白色或黃白色而帶紫紅色,壺形或近鐘形,較花萼短小,長和直徑各1.2-1.5厘米,4裂,花冠管近四棱形,直徑6-10毫米,裂片闊卵形,長5-10毫米,寬4-8毫米,上部向外彎曲;退化雄蕊8枚,著生在花冠管的基部,帶白色,有長柔毛;子房近扁球形,直徑約6毫米,多少具4棱,無毛或有短柔毛,8室,每室有胚珠1顆;花柱4深裂,柱頭2淺裂;花梗長6-20毫米,密生短柔毛。
果形種種,有球形,扁球形,球形而略呈方形,卵形,等等,直徑3.5-8.5厘米不等,基部通常有棱,嫩時綠色,后變黃色,橙黃色,果肉較脆硬,老熟時果肉變成柔軟多汁,呈橙紅色或大紅色等,有種子數(shù)顆;種子褐色,橢圓狀,長約2厘米,寬約1厘米,側(cè)扁,在栽培品種中通常無種子或有少數(shù)種子;宿存萼在花后增大增厚,寬3-4厘米,4裂,方形或近圓形,近平扁,厚革質(zhì)或干時近木質(zhì),外面有伏柔毛,后變無毛,里面密被棕色絹毛,裂片革質(zhì),寬1.5-2厘米,長1-1.5厘米,兩面無毛,有光澤;果柄粗壯,長6-12毫米。
花期5-6月,果期9-10月。
蚧殼蟲每年發(fā)生3~4代。初齡若蟲在3~4年生枝條和當年生枝條基部主干皮縫、樹孔、果柄基部處越冬,次年4月中下旬出蟄為害幼嫩枝葉,5~9月為各代若蟲為害盛期,主要為害果實,以第三代若蟲為害最嚴重。
蚧殼蟲主要有四種狀態(tài):一是成蟲,蚧殼蟲外有蚧殼包裹,如果用手擠壓蚧殼蟲會出現(xiàn)紅水,此時不能用藥,任何藥劑對蚧殼蟲都無效。二是卵,此時如果用手擠壓蟲繭會呈白色粉末狀,此白色粉末就是蚧殼蟲的卵,每殼約1500粒卵。此時不能打藥,任何藥劑無效。三是若蟲,為蚧殼蟲的移動期,此時是防治蚧殼蟲的最佳時期。一周后白色粉末轉(zhuǎn)變?yōu)槿夥凵∠x時并從殼中爬出。10天后,肉色小蟲變?yōu)榛液稚∠x,同時大部分已從殼中爬出,此時是若蟲為害嚴重期,須再次噴施藥劑。四是成蟲,從白色粉末的卵變?yōu)榛液稚粝x,最終又形成殼,即成蟲,時間為15~20天。所以,要抓住防治蚧殼蟲的最佳防治時期,只能在若蟲移動期打藥,其他時間打藥無效。
針對以上這種情況,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方法:
1.春刮樹皮,集中燒毀,消滅越冬卵。9月上旬(蟲下樹前),在樹主干距地面30厘米處綁一個草環(huán),誘蟲越冬,第二年春季果樹發(fā)芽前解下,集中燒毀,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在樹木休眠期即3月份清園,噴1~3遍波美度石硫合劑+乙酰甲胺磷1500倍。
2.在初孵若蟲分散轉(zhuǎn)移期,用20%毒高或20%除毒1500倍液+10%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25%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、福蝶(70%吡蟲啉水分散粉劑)+1.8%阿維菌素乳油2500倍液或4A(4%阿維菌素乳油)5000倍液,均勻噴施樹體即可。
3.4月下旬5月上旬為若蟲為害盛期,可以噴施20%毒高或20%除毒1500倍液+5%啶蟲脒3000倍或1.8%阿維菌素2000倍。在6月上中旬、7月上中旬、9月上中旬等各代若蟲危害盛期,再連續(xù)噴施幾次藥劑,就可以有效防治蚧殼蟲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