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桐子是一種植物,別名椅、水冬瓜、水冬桐、椅樹、椅桐、斗霜紅,拉丁文名:Idesia polycarpa Maxim.,大風子科、山桐子屬落葉喬木,樹皮淡灰色,不裂;小枝圓柱形,細而脆,黃棕色,有明顯的皮孔,冬日呈側枝長于頂枝狀態(tài),枝條平展,近輪生,樹冠長圓形,當年生枝條紫綠色,有淡黃色的長毛;冬芽有淡褐色毛,花單性,雌雄異株或雜性,黃綠色,有芳香,花瓣缺,排列成頂生下垂的圓錐花序,花序梗有疏柔毛,果梗細小,種子紅棕色,圓形。生于海拔400-2500米的低山區(qū)的山坡、山洼等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。
落葉喬木, 高8-21米; 樹皮淡灰色,不裂;小枝圓柱形,細而脆,黃棕色,有明顯的皮孔,冬日呈側枝長于頂枝狀態(tài),枝條平展,近輪生,樹冠長圓形,當年生枝條紫綠色,有淡黃色的長毛;冬芽有淡褐色毛,有4-6片錐狀鱗片。
葉
山桐子 Idesia polycarpa葉薄革質或厚紙質,卵形或心狀卵形,或為寬心形,長13-16厘米,稀達20厘米,寬12-15厘米,先端漸尖或尾狀,基部通常心形,邊緣有粗的齒,齒尖有腺體,上面深綠色,光滑無毛,下面有白粉,沿脈有疏柔毛,脈腋有叢毛,基部脈腋更多,通常5基出脈,第二對脈斜升到葉片的3/5處;葉柄長6-12厘米,或更長,圓柱狀,無毛,下部有2-4個紫色、扁平腺體,基部稍膨大。
花
山桐子 Idesia polycarpa花單性,雌雄異株或雜性,黃綠色,有芳香,花瓣缺,排列成頂生下垂的圓錐花序,花序梗有疏柔毛,長10-20?。?0-60-80)厘米;雄花比雌花稍大,直徑約1.2厘米;萼片3-6片,通常6片,覆瓦狀排列,長卵形,長約6毫米,寬約3毫米,有密毛;花絲絲狀,被軟毛,花藥橢圓形,基部著生,側裂,有退化子房;雌花比雄花稍小,直徑約9毫米;萼片3-6片,通常6片,卵形,長約4毫米,寬約2.5毫米,外面有密毛,內(nèi)面有疏毛;子房上位,圓球形,無毛,花柱5或6,向外平展,柱頭倒卵圓形,退化雄蕊多數(shù),花絲短或缺。
果
漿山桐子 Idesia polycarpa果成熟期紫紅色,扁圓形,高(長)3-5毫米,直徑5-7毫米,寬過于長,果梗細小,長0.6-2厘米;種子紅棕 色,圓形。
經(jīng)過專業(yè)的檢測山桐子中果肉含油 43.6%,種子含油 22.4%~25.9%,平均含油量36.3%,油中亞油酸含量高達58%-81%,由此可見山桐子中油的營養(yǎng)價值大于大多數(shù)高端木本食用油。
山桐子食用油的價值功效:
1、增強人體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,促進生長發(fā)育,調節(jié)血液膽固醇和甘油三酸脂水平。防止動脈粥樣硬化,促進脂肪氧化分解,促進人體蛋白合成,對人體進行全面的良性調節(jié)作用。
2、亞油酸具有降低血脂、軟化血管、降低血壓、促進微循環(huán)的保健作用。可預防或減少心血管病的發(fā)病率,特別是對高血壓、高血脂、心絞痛、冠心病、動脈粥樣硬化、老年性肥胖癥等的防治極為有利。能起到防止人體血清膽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積,有“血管清道夫”的美譽。
3、抗衰老和抗癌,改善脂質代謝。有效減少皺紋的產(chǎn)生,保持青春的容貌。
4、減少細胞耗氧量,使人更有耐久力,有助減輕腿抽筋和手足僵硬的狀況。
【苗木繁育】以播種繁殖為主,也可分根繁殖。
播種繁殖山桐子花期4〜5月,果熟期10月。漿果成 熟時紅色至紅褐色,內(nèi)含多粒黑色而細小的苗木種子。千粒重3克,發(fā)芽率30%。
①采種:果實采下后攤放1〜2天,待其充分成熟后浸人水 中,搓去果皮、果肉,淘出苗木種子,攤于通風處晾干,干藏。
②播種:播種地要求排水良好.并進行深翻、施足基肥。 播種采用春播并宜早。因種皮外被蠟層,播種前宜用草木灰液浸種1〜2小時,撈出陰干。因苗木種子細小,可用數(shù)倍細沙與之混 合均勻后撒播。因山桐子子葉出土,故播種后覆土要薄,再蓋草, 保持床面濕度。當氣溫達131以上時即可出苗,也就是播種后約 1個月可出苗,但發(fā)芽率較低。
③播種苗管理:幼苗出土8〜10天發(fā)出真葉,約2個月后可 進行移植。幼苗忌烈日干風,應遮陽防護,也忌積水,注意排水。 要加強水肥和松土除草的管理,一年生苗高50〜80厘米。
大苗培育山桐子干性強,在大苗培育過程中,應注意側 枝的發(fā)育,不得讓側枝生長而影響主干的挺直干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