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煉樹種子 苦楝樹種子 苦苓樹種子 森樹種子 檀樹 紫花樹
- 所 在 地江蘇宿遷
- 發(fā)布時間2016/8/3
- 瀏覽次數(shù)2268
聯(lián)系方式
- 沭陽縣春林綠化苗木場
- 聯(lián)系人:陳曉兵
- 所在地:江蘇 宿遷
- 地 址:江蘇宿遷
- 手 機:13585278504
- 電 話:0527-83397120
- 認 證:
苦煉樹
學名:Melia azedarach L.
俗名、別名:苦楝、苦苓、森樹、檀、紫花樹、火煉樹
科別:楝 科
觀察筆記:落葉大喬木,樹高可達20公尺,主干直立,樹皮暗灰,有縱裂;葉為2~3回羽狀復葉,互生;花為復總狀花序,小花多而密生,淡紫色,具芳香;結(jié)核果。陽性植物,生性強健,生長快速,耐風,冬季落葉。果實熟后呈金黃色,即所謂 "金鈴子"也,果熟時黃葉落盡,滿樹金鈴,艷陽照射下,金光閃爍,*為耀眼??嚅哪静氖黔h(huán)孔材,紋理美觀,材質(zhì)良好,是家具制造良材,為優(yōu)良之造林樹種,但由于其皮味苫,故俗稱“苦楝或苦苓”與閩南語“可憐”之音相似,故民俗不喜栽于庭院??嚅ぜ胺N子亦均入藥,為驅(qū)蛔蟲良藥。
樹干:樹皮黑褐色
葉:葉2~3回羽狀復葉、小葉3~4對、互生或?qū)ι?、卵形或披針形、基部不對稱。
花:圓錐形、腋出、淡紫色,有特殊氣味、花萼五深裂、花瓣五片、雄蕊十枚、花絲連成筒狀,清明節(jié)前后開花。
果實:核果狀,也像棗子的形狀,未熟以前油綠得會發(fā)亮,秋天成熟轉(zhuǎn)變成黃褐色,內(nèi)果皮木質(zhì)化,變成一堅核,核再分成六室,每室有種子一粒。 (它生出的苦煉子是綠色的有點像葡萄)種子:小小的十分堅硬,種皮很薄,常被小孩當成彈弓的子彈。
形態(tài)特征
落葉喬木,高15-20米。樹皮暗褐色,縱裂,老枝紫色,有多數(shù)細小皮孔。二至三回奇數(shù)羽狀復葉互生;小葉卵形至橢圓形,長3-7厘米,寬2-3厘米,先端長尖,基部寬楔形或圓形,邊緣有鈍尖鋸齒,上面深綠色,下面淡綠色,幼時有星狀毛,稍後除葉脈上有白毛外,余均無毛。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;花淡紫色,長約1厘米;花萼5裂,裂片披針形,兩面均有毛;花瓣5,平展或反曲,倒披針形;雄蕊管通常暗紫色,長約7毫米;子房上位。核果圓卵形或近球形,長1.5-2厘米,淡黃色,4-5室,每室具1顆種子?;ㄆ?-5月,果熟期10-11月。
生長習性
原產(chǎn)亞洲熱帶及亞熱帶,我國中部、南部及西南地區(qū)生長*為普遍,山東、河北也有分布。喜陽光,好溫暖,在酸性、中性、鈣質(zhì)土壤均能生長,耐鹽堿,在含鹽量0.4%的次生鹽漬土上也能生長,能抗風,不耐干旱,怕積水,萌芽力強。強陽性樹,不耐庇蔭,喜溫暖氣候,對土壤要求 不嚴。
苦楝喜溫曖氣候,喜光,不耐陰,不耐寒,在華北地區(qū)幼樹容易遭受凍害,但3~4年生以上的大樹,抗寒性會明顯增強。對土壤要求不嚴,在酸性、中性、鈣質(zhì)土及含鹽量0.4%以下的土壤中都能生長,但以深厚、肥沃、濕潤的土壤*為良好。不耐旱,怕積水。主根不明顯,須根發(fā)達,分枝多。生長速度快,在環(huán)境條件適宜的地方,10年生的樹其干徑可達到30厘米。但它的壽命稍短,30~40年即出現(xiàn)衰老癥狀。
地理分布
生于低海拔曠野、路旁或疏林中,已廣泛引為栽培。產(chǎn)于中國黃河以南各省區(qū),較常見;廣布于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(qū),溫帶地區(qū)也有栽培,山東,安徽,浙江,河南等地,都有苦楝樹分布。
栽培技術(shù)
整地
苦楝育苗地秋天深耕,春天淺耕。秋耕深度為25厘米,春耕深度為15厘米。春耕時每畝用50%辛硫磷顆粒劑1至1.5公斤,加入細土,摻勻后撒入苗圃地,消滅地下害蟲。整地時施足基肥,每畝施腐熟的有機肥5000至8000公斤,過磷酸鈣40至50公斤?;史謨纱问┤?,春翻前施入一半,做床時再施入另一半。
春季2月底3月初做床,南北走向,床面寬1米,高15厘米,畦面中間略高,呈龜背狀,四周挖排水溝,做到旱能澆,澇能排。
播種
春季氣溫上升至15℃,地下5厘米處溫度達到8℃以上,將混沙貯藏的種子篩出,用0.5%高錳酸鉀溶液浸泡兩三分鐘,在清水中沖洗干凈即可播種。一般采用條播,播前灌足底水,行距30厘米,開溝深度要均勻,溝底要平。隨開溝、隨播種、隨覆土,覆土厚度2至 3厘米,覆土后輕輕鎮(zhèn)壓。一般每畝播種量20至30公斤。
催芽
春播需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,否則播后一兩個月才開始發(fā)芽,幼苗出土慢而不整齊。處理方法是:播種前20天左右,將種子在太陽下暴曬兩三天,用80℃的溫水浸種,任其自然冷卻。浸泡一兩天,種子吸水膨脹后撈出,混3倍濕沙。沙的濕度為手握成團,松手即散。在溫床上覆蓋塑料薄膜催芽,約10天左右種子開始萌動。當有1 0%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。
采種
果實立冬成熟,熟后經(jīng)久不落,當果實變黃略有皺紋時即可采集??嚅シN后4至5年開花結(jié)實,采種應從10至20年生健壯母株上采集。將果穗剪下或用手摘取,也可用木棒輕輕擊落收集。
苗期管理
1.灌溉排水 | 種子發(fā)芽期間,床面要經(jīng)常保持濕潤,灌溉應少量多次。幼苗出齊后,子葉完全展開,進入旺盛生長階段,灌溉應量多次數(shù)少,每2至3天灌一次,每次要澆透澆足,灌溉時間宜在早晚進行。秋季雨水較多,要注意排水。 |
2.間苗補苗 | 苦楝每個核果內(nèi)有種子4至5粒,成簇發(fā)芽出土,幼苗疏密不均。選陰天或傍晚進行間苗補苗,每簇選留一株健壯幼苗。移植時要帶土,以利于苗木成活。對移栽后的幼苗早晚連續(xù)澆水2至3次,通過間苗補苗,每畝應保留苗木8000至1萬株。 |
3.松土除草 | 除草結(jié)合松土同時進行,采用25%除草醚可濕性粉劑進行化學除草。每次灌溉及降雨后,達到適耕程度時應進行松土,小苗宜淺,大苗宜深,苗木木質(zhì)化期應停止松土除草。 |
4.追肥幼苗 | 期應以氮、磷肥為主,速生期氮、磷、鉀肥適當搭配,苗木木質(zhì)化期則以鉀肥為主,停施氮肥。 |
大苗培育
選擇土層深厚、土壤肥沃的育苗地,精耕細作,施足基肥,同時做好土壤的消毒和滅蟲工作。南北方向做床,床面寬1 .5米,每畝定植660株左右。秋季落葉至春季萌芽前,選陰天或無風的清晨及傍晚進行移植。移植時適當修剪主根,以促進側(cè)根的生長。移植后做好松土除草、灌溉施肥、病蟲害防治等工作,使根系、枝條盡快恢復生長。經(jīng)過兩年的培育,當苗木平均高3米左右,胸徑2.5至 3厘米可出圃。
溫馨提示: 以上是關(guān)于【苦煉樹種子 苦楝樹種子 苦苓樹種子 森樹種子 檀樹 紫花樹 】的詳細介紹, 產(chǎn)品由沭陽縣春林綠化苗木場為您提供,如果您對沭陽縣春林綠化苗木場產(chǎn)品信息感興趣可以聯(lián)系供應商 ,您也可以查看更多與【苦楝】相關(guān)的產(chǎn)品!
- 沭陽縣春林綠化苗木場,坐落于交通便利,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,千古美人虞姬的故里,被譽名為“中國花木之鄉(xiāng)”“*綠化千佳村”的江蘇省沭陽縣顏集鎮(zhèn)堰下村。 本場位于蘇北黃淮平原,東鄰連云港,南靠淮安,西接徐州,北近山東臨沂,緊鄰205國道,新長鐵路,京滬高速,交通十分便利,氣候溫和,雨量充沛是溫帶北緣,也是花木培植的中轉(zhuǎn)基地,該基地風景怡人,規(guī)模宏大,民風淳樸,治安良好,更是蘇北地區(qū)*大的花卉苗木批銷集散基地,苗木占地總面積達30*。經(jīng)營苗木品種達800余個,主要繁育推廣各類園林造景必需的*二*保護樹種,以及各類新優(yōu)彩葉樹種、行道樹、花灌木、喬木、色塊類、綠籬類、觀賞竹類、花卉盆景類、花籬類、刺籬類、地被類、草坪類、節(jié)日草花等共達23大類,苗木品種*且不斷推出新品種,產(chǎn)品多適應北方、西部氣候寒冷、煙堿性土壤,土質(zhì)干旱等惡劣的自然環(huán)境,所以苗木暢銷*各地,如北京、上海、安徽、廣東、河北、山東、寧夏、 >>詳情
- 主營產(chǎn)品:花木,草種,水生植物,喬木,灌木,攀緣植物
- 企業(yè)類型:私營企業(yè)
- 員工人數(shù):20
- 成立時間:2000-1
苦楝|楝樹|檀樹形態(tài)特征: 植物-苦楝(圖1)
苦楝[1]落葉喬木,高達10余米;樹皮灰褐色,縱裂。分枝廣展,小枝有葉痕。葉為2-3回奇數(shù)羽狀復葉,長20-40厘米;小葉對生,卵形、橢圓形至披針形,頂生一片通常略大,長3-7厘米,寬2-3厘米,先端短漸尖,基部楔形或?qū)捫ㄐ危嗌倨?,邊緣有鈍鋸齒,幼時被星狀毛,后兩面均無毛,側(cè)脈每邊12-16條,廣展,向上斜舉。圓錐花序約與葉等長,無毛或幼時被鱗片狀短柔毛;花芳香;花萼5深裂,裂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,先端急尖,外面被微柔毛;花瓣淡紫色,倒卵狀匙形,長約1厘米,兩面均被微柔毛,通常外面較密;雄蕊管紫色,無毛或近無毛,長7-8毫米,有縱細脈,管口有鉆形、2-3齒裂的狹裂片10枚,花藥10枚,著生于裂片內(nèi)側(cè),且與裂片互生,長橢圓形,頂端微凸尖;子房近球形,5-6室,無毛,每室有胚珠2顆,花柱細長,柱頭頭狀,頂端具5齒,不伸出雄蕊管。核果球形至橢圓形,長1-2厘米,寬8-15毫米,內(nèi)果皮木質(zhì),4-5室,每室有種子1顆;種子橢圓形。花期4-5月,果期10-12月。
生長習性:生于曠野或路旁,常栽培于屋前房后。該植物在濕潤的沃土上生長迅速,對土壤要求不嚴,在酸性土、中性土與石灰?guī)r地區(qū)均能生長,是平原及低海拔丘陵區(qū)的良好造林樹種,在村邊路旁種植更為適宜。該種不僅是材用植物,亦是藥用植物,其花、葉、果實、根皮均可入藥。廣布于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(qū),溫帶地區(qū)也有栽培。模式標本采自喜馬拉雅山區(qū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