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于陜西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貴州、四川、云南等熱帶亞熱帶至暖溫帶的廣大區(qū)域;也分布于印度、緬甸、泰國、越南、馬來西亞、印度尼西亞、澳大利亞東部至日本,以及歐洲南部。
形態(tài)特征:
多年生,具發(fā)達橫走的長根狀莖。稈高1-2米,直徑4-8毫米;中空,具多數(shù)節(jié),節(jié)具短毛,節(jié)下常敷白色蠟粉,緊接花序以下部分被白色柔毛。葉鞘較長或稍短于其節(jié)間,鞘口具柔毛,有時鞘節(jié)或上部邊緣具有柔毛,稀為全體被疣基柔毛;葉舌膜質,長約2毫米,褐色,頂端具纖毛;葉片線形,長30-70厘米,寬4-8毫米,基部多少狹窄,無毛,灰白色,邊緣呈鋸齒狀粗糙。圓錐花序長20-40厘米,稠密,主軸密生絲狀柔毛;分枝細弱,下部分枝之基部多少裸露,直立或上升;總狀花序軸節(jié)間長約5毫米,頂端稍膨大,邊緣與外側面疏生長絲狀柔毛,小穗柄長2-3毫米;無柄小穗披針形,長3.5-4毫米,基盤具長于小穗3-4倍的絲狀毛;兩穎近相等,無毛,下部厚紙質,上部膜質,漸尖;第一穎上部邊緣具纖毛;第二穎中脈成脊,邊緣具纖毛;第一外稃卵狀披針形,等長于小穗,邊緣具纖毛;第二外稃窄線形,長約3毫米,寬約0.2毫米;邊緣具纖毛,第二內稃微??;鱗被倒卵形,長約1毫米,頂端具纖毛;雄蕊3枚,花藥長1.8-2毫米;柱頭紫黑色,長1.5-2毫米,自小穗中部兩側伸出。有柄小穗與無柄者相似,有時較短或頂端漸尖。染色體2n=40-128(Panje et Babu,1960)。花果期7-8月。
生長習性:
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平原和山坡,河旁溪流岸邊、礫石沙灘荒洲上,常連片形成單優(yōu)勢群落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