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分布于中國大陸的四川等地
形態(tài)特征:
落葉灌木,高45一160厘米,各部無毛;樹皮灰黑色,片狀剝落;當年生枝紫紅色,基部具殘存芽鱗。
葉多為三回,稀為四回復葉,第一回和第二回為三出,第三回為羽狀;葉柄長3.5一8厘米;葉片長10一20厘米,上面深綠色,背面淡綠色;頂生小葉卵形或倒卵形,長2.5一4.5厘米,寬1.5一2.5厘米,3裂片裂至近基部或全裂,裂片再3淺裂;側(cè)生小葉卵形或菱狀卵形,3裂或不裂而具粗齒;小葉柄長1一1.5厘米。
花單生枝頂,直徑10一15厘米;苞片2一3(一5),大小不等,線狀披針形;萼片3(一5),寬倒卵形,先端具小尖頭,綠色,長2.5厘米,寬1.5一2厘米;花瓣9一12,玫瑰色,倒卯形,頂端通常,淺2裂并有不規(guī)則波狀齒,長4一7厘米,寬3一5厘米;花盤白色,紙質(zhì),包心皮達1/2一2/3,頂端三角狀齒裂;心皮4(一6),花柱短,柱頭扁,反卷,幼果無毛,褐帶綠色。
生長習性:
陽性樹種,生于多刺灌叢中
花期:4.8-6.2
海拔下限(米) : 2600
海拔上限(米) : 3100
四川牡丹生于干旱谷地,分布區(qū)氣候(以馬爾康為例)年平均溫度8.3℃,7月份平均溫度16.1℃,1月份平均溫度-0.3℃,極端最高氣溫31.0℃,極端最低溫-16.6℃,年降雨量786毫米,其中92%集中在5--9月,其余時間十分干冷,相對濕度為34--82%,平均61%,11月至3月有時幾乎達到零。
土壤為山地黃壤,弱酸性,pH值約6.4,母巖為花崗巖。陽性植物,喜生于多刺灌叢中,多見于東南坡,東坡較少,偶見于北坡和西南坡。
繁殖培育:
栽培要點 :常用分株和嫁接法繁殖,也可播種和扦插。移植適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,不可過早或過遲。喜肥,每年至少應施肥三次,即“花肥”、“芽肥”和“冬肥”。栽培2-3年后應進行整枝。對生長勢旺盛、發(fā)枝能力強的品種,只需剪去細弱枝,保留全部強狀枝條,對基部的萌蘗應及時除去,以保持美觀的株形。除芽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,為使植株開花繁而艷、保持植株健壯,應根據(jù)樹齡情況,控制開花數(shù)量。在現(xiàn)蕾早期,選留一定數(shù)量發(fā)育飽滿的花芽,將過多的芽和弱芽盡早除去。一般5-6年生的植株,保留3-5個花芽。新定植的植株,第二年春天應將所有花芽全部除去,不讓其開花,以集中營養(yǎng)促進植株的發(fā)育。
牡丹為深根性落葉灌木花卉,性喜陽光,耐寒,愛涼爽環(huán)境而忌高溫悶熱,適宜于疏松、肥沃、排水良好的砂質(zhì)土壤中生長。因此一般栽培牡丹花的盆土宜用砂土和餅肥的混合土,或用充分腐熟的廄肥、園土、粗砂以1:1:1的比例混勻的培養(yǎng)土。如栽培土壤中水分過多,其肉質(zhì)根部容易腐爛。因此,遇到連續(xù)下雨的天氣時,要及時排水,切不可讓其根部積水。牡丹不耐高溫,夏季天熱時要及時采取降溫措施。最好搭個涼棚,為其遮蔭。中午前蓋上草簾或蘆葦,傍晚揭去。這一措施及時做好,可以防止落葉,若任其受熱、落葉,將嚴重影響以后開花。牡丹因根須較長,植株較大,因此適合于地栽,若要盆栽,則應選大型的、透水性好的瓦盆,盆深要求在30厘米以上。最好用深度為60-70厘米的瓦缸。牡丹花的繁殖,用播種法、分株法、嫁接法都可以。
園林用途:
理想的花卉資源,栽培牡丹是“花中之王”。本種為芍藥屬牡丹組僅有的3(或4)種之一,花大而美麗,是理想的花卉資源。芍藥屬系統(tǒng)孤立,位置有爭議,牡丹組又是其中原始的一個組,本種又是牡丹組中研究最少的一個種。因此對牡丹組尤其是本種的研究,顯得十分必要。該種分布區(qū)極狹窄,如不加以保護,容易絕滅。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