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廣西、云南;多生于海拔1 500米以上的灌叢或草甸中。分布于印度、斯里蘭卡、馬來西亞、菲律賓、越南、緬甸。模式標本采自馬六甲。
形態(tài)特征:
一年生。稈下部臥伏地面,于節(jié)上生根,上部稍斜升,具多節(jié),高10-30厘米。葉鞘短于節(jié)間,被基部膨大的柔毛;葉舌短小,頂端具長約1毫米的纖毛;葉片卵狀心形,基部抱莖,長1-1.5厘米,寬6-10毫米,邊緣粗糙,疏生硬毛。圓錐花序卵形;長2-3厘米,寬1-2厘米,稈上部的1、2葉鞘內(nèi)常有隱藏或外露的花序,分枝斜升,小穗柄長1-3毫米,中部具黃色腺點;小穗含1小花,長約1毫米;穎透明膜質(zhì),無毛,第一穎長約為小穗的2/3,無脈,第二穎與小穗等長或稍短,具1脈;外稃與小穗等長,被細毛,內(nèi)稃與外稃同質(zhì)且等長,稍內(nèi)卷;雄蕊3枚,花藥黃色,細小,長約0.3毫米;花柱2,柱頭帚狀。穎果卵圓形,棕褐色,長約0.7毫米。染色體數(shù)2n=18(許建昌,1975)?;ü谇锛尽?
生長習性: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