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分布較廣,黃河、長江流域南至廣東,西到川、云、貴、西藏及日本都有分布。
形態(tài)特征:
樹高10m,小枝紅褐色;葉互生,廣卵形,長8~15厘米,寬6~10厘米,先端尖或長尖、邊緣具鋸齒、基出3主脈、淡紅色;葉柄具銹色細毛,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,花綠色,花瓣5,倒卵形,兩性花有雄蕊5、雌蕊1、子房3室,每室1胚珠,果實灰褐色,果柄內(nèi)質(zhì)肥大,紅褐色,無毛,成熟后味甘可食,種子扁圓,紅褐色?;ㄆ?月,果成熟期10月。
生長習性:
喜光,有一定的耐寒能力;對土壤要求不嚴,在土層深厚、濕潤而排水良好、光照充足處生長快,能成大材。深根性,萌芽力強。
繁殖培育:
主要用播種繁殖,也可扦插、分蘗繁殖。10月果熟后采收,除去果梗后曬干碾碎果殼,篩出種子,沙藏越冬,春天條播。條距20~25cm,覆土厚約1cm。每畝播種量約5kg。1年生苗高可達50~80cm。用于城市綠化的苗木需要移栽培育3~4年方可出圃。栽植在秋季落葉后或春季發(fā)芽前進行。
園林用途:
枳椇生長快,葉大而圓,葉色濃綠,樹形優(yōu)美,病蟲害少,是理想的園林綠化樹種,尤宜列入觀光果園布局(但在酒廠附近不宜種植,因其枝葉、果實有敗酒作用)。加之枳椇適應性廣,種植容易,管理方便,是大有發(fā)展前景的樹種。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