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地分布:
廣東、貴州。廣西有栽培。貴州特產。模式標本采自遵義至貴陽途中,詳細地點不明。
形態(tài)特征:
竿高6-8米,直徑3—4厘米,梢端長下垂;節(jié)間長20—30(40)厘米,幼時被白 粉,竿壁厚1—4毫米;節(jié)內長5毫米,初時與節(jié)下方均有一圈淡棕色絨毛環(huán);分枝習性 較高,自竿基部第七至十一節(jié)開始發(fā)枝,每節(jié)具多枝,主枝粗,明顯。籜鞘早落性,厚 紙質,長16—20厘米,背面貼生有淡棕色小刺毛;籜耳無;籜舌高2毫米,其邊緣具1 厘米之縫毛;籜片外翻,易脫落,基部寬約為籜鞘口部寬的1/3,背面無毛,腹面具白色 短硬毛。末級小枝在節(jié)上近束生,無毛,全長可達15厘米,上端具5—7葉;葉鞘無毛, 縱肋稍隆起,無葉耳;葉舌高1—2毫米,略凸起,邊緣的形態(tài)略有變化,或波曲、或具 細齒,稀或生有纖毛;葉片長圓狀披針形,長6—16厘米,寬1—2厘米,無毛,先端漸 尖,具1短而粗糙的芒狀尖頭,基部在枝下方的葉為圓形,枝上方的葉則為楔形,次脈 4—6對,葉緣的一側平滑,另一側粗糙,小橫脈僅在枝下方葉片的下表面稀疏可見;葉 柄極短而無毛。花枝未見。
生長習性: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竿的篾用價值頗高,用以編織的竹席在國內外享有盛譽,是貴州有名土特產之一。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