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廣西南部
形態(tài)特征:
常綠小喬木,高3-5米,樹皮深褐色或黑色,平滑;小枝近圓柱形,粗壯,當年生枝紫綠色或淡紫色,無毛,直徑5毫米,多年生枝褐色或深褐色,具葉脫落后很顯著而近圓形的葉痕。葉厚革質(zhì),互生,長橢圓形或橢圓形,有時矩圓狀倒卵形,稀倒卵形,頂端短鈍尖,基部闊楔形或鈍形,稍傾斜,邊緣微呈淺波狀或近全緣,干燥后微反卷,長7-11厘米,寬8.8-4.8厘米,無毛,上面亮綠色,干燥后橄欖色,下面淡綠色,干燥后淡黃色,中脈在上面扁平或稍下凹,在下面微凸起,側(cè)脈9-10對,與中脈成45度角開展,向上彎曲微呈弧狀,在上面不顯著或微顯著,在下面微顯著,小葉脈不顯著;葉柄長1.5-2.5厘米,淡紫色,無毛,上面微呈溝狀,下面圓形。花未詳。核果無果梗,常3-4枚成頭狀果序,幼時紫色或淡紫黃色,長橢圓形,微扁,長1.2厘米,寬7毫米,直徑4毫米,頂端具宿存的花萼及花盤,基部有卵形小苞片3枚,淡紫綠色,頂端附近被短柔毛,其余部分無毛,生于葉腋或葉已脫落后的葉痕腋內(nèi);種子外殼扁形,有7條縱肋紋?;ㄆ诓幻?,果期9月。
生長習性: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