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地分布:
國內分布:分布于貴州,云南和四川涼山。
國外分布:西亞,北非有分布。模式標本產于西喜馬拉雅,尼泊爾至北非。
形態(tài)特征:
一年生草本,高15-20厘米。莖多數(shù),仰臥,多分枝,被倒向短柔毛和開展的長腺毛。葉對生;托葉卵狀三角形,長3-4毫米,寬約2毫米,被短柔毛;葉柄纖細,基生葉和莖下部葉具長柄,柄長為葉片的3-4倍,上部葉柄較短;葉片腎圓形,寬1.5-2.5厘米,5-7掌狀深裂,裂片楔形,上部3裂或羽狀分裂,有時呈齒狀缺刻,兩面被短柔毛。總狀花序腋生和頂生,明顯長于葉,被倒向短柔毛和開展的腺毛,每梗具2花,有時1花;小苞片鉆狀,長2-3毫米;花梗與總花梗相似,長約為花的2倍;萼片長卵形,長約3-4毫米,寬近2毫米,先端漸尖,背面和邊緣被腺長;花瓣紫紅色,倒卵形,長為萼片的1.5倍,基部具暗紫色大的圓形斑眼,背面下部和邊緣被長柔毛,雄蕊略短于萼片,花絲紫紅色,無毛;子房與雄蕊近等長,花柱分枝紫紅色。蒴果長約1.5厘米,被短柔毛,果瓣具明顯橫皺紋。種子卵狀腎圓形,長約2毫米,寬約1.2毫米,背面具1條明顯縱脊和多條橫脊?;ㄆ?-4月,果期4-5月。
生長習性:
生于海拔1 600-2 000米的山地雜類草山坡和田間路旁雜草中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