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地分布:
國內分布:產湖南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貴州。
國外分布:印度、越南、菲律賓、馬來西亞等地有分布。
形態(tài)特征:
多年生草本,高20-120厘米;根細長,直徑3-5毫米,土黃色;莖四棱形,有柔毛,節(jié)部稍膨大,分枝對生。葉片紙質,寬卵狀倒卵形或橢圓狀矩圓形,長1.5-7厘米,寬0.4-4厘米,頂端圓鈍,具突尖,基部楔形或圓形,全緣或波狀緣,兩面密生柔毛,或近無毛;葉柄長5-15毫米,密生柔毛或近無毛。穗狀花序頂生,直立,長10-30厘米,花期后反折;總花梗具棱角,粗壯,堅硬,密生白色伏貼或開展柔毛;花長3-4毫米,疏生;苞片披針形,長3-4毫米,頂端長漸尖,小苞片刺狀,長2.5-4.5毫米,堅硬,光亮,常帶紫色,基部兩側各有1個薄膜質翅,長1.5-2毫米,全緣,全部貼生在刺部,但易于分離;花被片披針形,長3.5-5毫米,長漸尖,花后變硬且銳尖,具1脈;雄蕊長2.5-3.5毫米;退化雄蕊頂端截狀或細圓齒狀,有具分枝流蘇狀長緣毛。胞果卵形,長2.5-3毫米。種子卵形,不扁壓,長約2毫米,棕色?;ㄆ?-8月,果期10月。
生長習性:
生于山坡疏林或村莊附近空曠地,海拔800-2300米。[1] 喜溫暖氣候,不耐嚴寒,北方栽培,冬季需覆蓋防寒。
繁殖培育:
栽培技術
種植方法
(一) 選地整地:牛膝適應性較強,一般性土壤均可種植,但不能選擇鹽堿地、重粘土地、澇洼地和土層簿的地塊種植。以土層深厚,向陽干燥,土壤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種植最適(深翻、整地、作畦均按種植桔梗要求進行)。有條件地方最好采取秋施肥,在前茬作物收獲后,畝施優(yōu)質農家肥4000kg,磷酸一銨8—10kg,長效碳銨在50—60kg,硫酸鉀5—7kg,于深翻前,均勻鋪施田面,然后深翻30—40cm,整平耙細后待來年春季播種。
(二) 種植處理:播種前7—10天將種子進行風選、日曬2—3天后,并進行發(fā)芽實驗,芽率達80%以上為宜,只播畝播種量2—2.5kg。播前一天,將種子放入20C溫水中侵泡12小時,撈出晾干后,按1:30倍比例拌細沙土或草木灰然后播種。
(三) 適期播種:適宜播種期是牛膝栽培生產的關鍵。過早,地上不生長塊,根易分叉并出現木質化,而且易提早開花消耗養(yǎng)分,影響產量和質量。過晚,生育期縮短,發(fā)育不良,產量降低。赤峰牛營子地區(qū)適宜在5月下旬致6月中旬播種。也有做翻播田種植的,但最遲不要晚于6月底。
(四) 播種方法:1.條播。行距15—20cm,溝深2—3cm,覆土厚度1.5cm左右,播后用腳輕踩一遍。同時,對沒有秋施肥田,畝施磷酸一銨8—10kg,硫酸鉀5—7kg,與種子分層壞死入,先施肥覆一層土后再播種。2.套種。為提高土地利用率,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,可在小麥行間種植,當年可采收。3.補種。當黨參、桔梗等藥田不全時,可補種牛膝,增加當年收益。
田間管理
1. 中耕松土:一般播種后7—10天可出苗,苗高2—3cm時,用手刮鋤進行中耕松土,同時進行蔬苗除草。
2. 間苗定間:苗高5cm進行間定苗,拔除田間雜草。
3. 適量澆水:出苗前及苗期應保持畦面濕潤,如遇干旱要及時澆水,以保持表土干松,下層土壤濕潤為度,以利根向下生長。到8月中旬以后,主根基本不在向地下生長,應適量加大灌水量,以利主根加粗,提高產量。
4. 及時追肥:牛膝生長期間追肥1—2次,以磷鉀肥為主,一般前期不追肥,當植株生長25cm高時,畝追肥磷酸一銨4—5kg,尿素10kg,磷肥二氫2—3kg。
5. 打頂促根:生產天進入8月份,對植株生長過旺田,留30—40cm高植株后,上部用鐮刀割頂,可減少養(yǎng)分消耗,促進主根加粗。
園林用途:
藥用價值
根藥用,有清熱解毒,利尿功效,主治感冒發(fā)熱,扁桃體炎,白喉,流行性腮腺炎,泌尿系結石,腎炎水腫等癥。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