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植株懸垂,具許多窄而扁的氣根。莖長9--24厘米,粗5—8毫米,上部互生3—5 枚葉。葉肉質(zhì),暗綠色,半圓柱形,長達50厘米,粗3—5毫米,先端銳尖,基部擴大 成鞘,近軸面具1條縱溝;葉鞘半抱莖,長3--4厘米,與葉相連接處具1個關(guān)節(jié)?;?序從莖下部的葉腋發(fā)出,常1--2個,長4—9厘米;花序柄粗1.5--2毫米,被3—4枚 鞘;鞘鱗片狀,膜質(zhì),寬松地圍抱花序柄,長4—5毫米,先端銳尖;花序軸長約3厘 米,總狀花序具數(shù)朵至11朵花;花苞片膜質(zhì),反折,卵形,長約4毫米,先端鈍,具 1條脈;花梗和子房纖細,長約1.3毫米,具6條肋;花小,不甚張開;萼片和花瓣淡 紅色;中裂片橢圓形,長4—5毫米,寬2—2.3毫米,先端鈍,背面中肋增粗為龍骨 狀;側(cè)萼片橢圓形,與中萼片等長而稍較寬,背面中肋亦增粗為龍骨狀;花瓣相似于側(cè) 萼片而等大;唇瓣白色,3裂;側(cè)裂片直立,近方形,長約2毫米,寬1.5毫米,先端 近截形,基部在兩側(cè)裂片之間具1枚胼胝體;中裂片向前伸展,近倒卵狀楔形,長3— 4毫米,寬2—2.3毫米,先端近截形,上面中央具3條縱貫的脈紋;距細圓筒形,長 1,3—1.5厘米,粗約1毫米,朝上彎曲呈鐮刀狀,末端鈍;蕊柱粗短,長約1毫米。 蒴果紡錘形,長3--4厘米,粗5—7毫米,具長1—1.5厘米的柄。 花期11月,果期 12月至次年1月。
形態(tài)特征:
產(chǎn)云南(雙江、鎮(zhèn)康、盈江、龍陵、貢山、騰沖)。海拔達1900米,生于常綠闊葉 林中樹干上。分布于不丹、印度東北部、緬甸。模式標本采自不丹。
生長習性: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