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云南(西北部)、西藏、四川、陜西、寧夏、甘肅、青海和新疆。印度和尼泊爾也有分布。
形態(tài)特征:
鱗莖數(shù)枚聚生,有時基部被以共同的網(wǎng)狀鱗莖外皮,狹卵狀圓柱形;鱗莖外皮紅色,較少為淡褐色,破裂成纖維狀,呈明顯的網(wǎng)狀,常緊密地包圍鱗莖。葉半圓柱狀至圓柱狀,具4-5縱棱,短于或略長于花葶,粗0.5-1.5毫米?;ㄝ銏A柱狀,高10-40厘米,下部被葉鞘;總苞與傘形花序近等長或較短,單側(cè)開裂,具常與裂片等長的喙,宿存;傘形花序球狀或半球狀,具多而稍密集的花;小花梗近等長,比花被片長2-3倍,基部無小苞片,稀具很少的小苞片;花淡紅色至深紫紅色;花被片長(3-)4-6.5毫米,寬1.5-2.7毫米,先端微鈍,內(nèi)輪的矩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,外輪的卵形或狹卵形,略短;花絲等長,為花被片長的1.5-2倍,在基部合生并與花被片貼生,蕾期花絲反折,剛開放時內(nèi)輪的先伸直,隨后外輪的伸直,內(nèi)輪花絲基部擴大成矩圓形,擴大部分為花絲長度的1/3-1/2,每側(cè)各具1齒,有時兩齒彎曲,互相交接,外輪的錐形;子房球狀,基部無凹陷的蜜穴;花柱在花剛開放時被包圍在3枚內(nèi)輪花絲擴大部分所組成的三角錐體中,花后期伸出,而近與花絲等長?;ü?-9月。 本種以其紅色的網(wǎng)狀鱗莖外皮而易于被識別。
生長習性:
生于海拔2000-4800米的干旱山坡、石縫、灌叢下或草坡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