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國內(nèi)分布:產(chǎn)廣東花縣,當?shù)厮追Q黎竹、坭竹,引種栽培于廣州中山大學竹園。模式標本采自中山大學竹園。
形態(tài)特征:
竿高1.4米,粗8—9毫米;節(jié)間疏生直立的毛茸,后脫落變?yōu)闊o毛,節(jié)下方有白粉;竿環(huán)隆起;竿中部每節(jié)分3枝,開展。竿下部的籜鞘背部被貼伏的或開展的脫落性毛茸,上部者則無毛或近于無毛,邊緣生纖毛;籜耳和鞘口繼毛均不發(fā)達;籜舌先端截形,具極短的纖毛;籜片小,脫落性,帶狀,直立或開展,綠色,略帶紫色,兩面均粗糙。葉鞘無毛;無葉耳和鞘口縫毛,或具少數(shù)條縫毛;葉舌明顯突出;葉片長圓狀披針形,長9—20厘米,寬1.7—2.6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楔形或圓形,兩面均無毛,表面常呈粉綠色,次脈約5對,小橫脈不明顯。總狀花序頂生或側(cè)生,由3或4枚小穗組成,長11—15厘米;小穗披針形或線形,近直立,稀略下垂,含小花5—10朵,長2.5—5厘米,體略扁;小穗柄長1—3厘米,微有毛;小穗軸節(jié)間長6—7毫米,先端有毛茸;穎2片,第二穎長4—6毫米,第二穎長5—8毫米,先端尖,背部近先端有小刺毛;外稃長約1.3厘米,先端尖或漸尖,具短芒,被直伸的小刺毛,邊緣近先端有纖毛,具多脈,小橫脈明顯;內(nèi)稃與其外稃近等長,有時可略長,先端鈍,疏被直伸小刺毛,背部具2脊,脊上生纖毛;鱗被3,近等長,透明,無毛,邊緣生纖毛;子房、花柱無毛;柱頭3裂,羽毛狀。果實未見。花期在11月。
生長習性: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