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廣布于云南(蒙自、昆明、麗江、大理、涼山、中甸、鶴慶),廣西(百色、凌樂縣),貴州(冊亨、凱里縣)及四川(木里、美姑縣)。
形態(tài)特征:
一年生草本,干時變?yōu)楹谏?,直立或彎曲上升,高約20—35厘米,有時可達(dá)55厘米,全體近于無毛或疏被毛,毛多無腺休。主根不發(fā)達(dá),短縮,下方發(fā)出粗細(xì)不等的側(cè)根10—20條,纖細(xì)彎曲,長約4一5厘米,直徑最粗者可達(dá)1.5毫米,多數(shù)在1毫米以內(nèi),常水平開展,纖維狀須根多數(shù),散生。莖多單條或2——7條叢生,實心,基部木質(zhì)化,直徑可達(dá)3毫米,四角形,沿角4條狹翅,莖常褐色而淺,而翅則黑色,明顯,無毛或疏破短毛,不成毛線,老時變?yōu)楣舛d,多不分枝或有1—3對分枝,枝較細(xì)瘦而柔弱。葉全部為莖出,交互對生,基部者早枯,間距約8—20毫米,中部者最疏,無柄,葉片線形,少有線狀披針形,革質(zhì),兩面近于無毛,或被疏短毛,并附糠枇狀物,長約15—45毫米,寬約2—3毫米,少數(shù)可達(dá)6毫米,以莖中部分的為大,基部漸狹,端多少漸尖,主脈1條,在背面凸出,邊全緣,老時常反卷??偁罨ㄐ蛏谇o枝頂端,占莖長1/4—1/2;花對生,常4—6對,疏??;苞片葉比花長或等長,近于無毛;花梗長約2-3毫米,纖細(xì),無毛,具線形而長約3.5毫米的小苞片—對,常早脫,無毛;花萼鐘狀,略為二唇形,長豹12-15毫米,寬約6—9毫米,兩面微被短毛,全面有細(xì)網(wǎng)脈,5條主脈微凸而清晰,5條次脈約等粗,通至萼片裂口的底部處成一不十分明顯的小突點狀皺褶,有時缺如,復(fù)自此處叉分為2,沿萼齒走向齒端,使后者的邊緣加厚,萼齒5 枚,卵狀三角形,前方兩枚裂得較深,長約萼管的2/5,其他約為管的1/2強(qiáng),端漸尖,邊傘緣;花冠黃色,長約14一16毫米,僅稍超出于萼外而為其所疏裹,外面疏被短毛,花管長約8-10毫米,上部漸膨大,上唇略做盔狀,長約5—6毫米,頂端微缺,兩裂片邊椽稍向外側(cè)反卷,下唇約與上唇等長,頂端3裂,裂片近于相等,圓形而略帶方,中裂凸出,2褶襞起自裂口而終于花管喉部,高凸,密被灰白色長毛;雄蕊2強(qiáng),內(nèi)藏,著生于花管的中下部,前方的—對較長,著生的部位稍低,花絲著生處疏被毛,前方一對花絲的中部疏被短毛,花藥2室,背著,藥室平行,長卵形,長約l.5毫米,密被白色長纖毛,下端有—短刺尖;子房卵圓形,長約3毫米,密被長硬毛,淺2裂,裂片等或不等,其—常內(nèi)卷。蒴果黑褐色,短卵圓形,長約8一10毫米,被包于宿存的萼內(nèi),花柱常宿存,密被短硬毛;種子多數(shù),黑色,腎形,長不及0.5毫米,上有縱橫微凸的密脈紋,使種皮表面成蜂窩狀,在縱橫紋的每一交叉點上有相當(dāng)長的鉤狀毛1條?;ㄆ?一9月;果期9—10月。
生長習(xí)性: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