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于我國臺灣省。生于海拔約1000米山地的竹林中。模式標本采自臺灣(南投縣和社地區(qū))。本種標本未見,上面描述系摘自此種的原描述和《臺灣蘭科植物彩色圖志》(1996)。
形態(tài)特征:
植株高6--7厘米。根狀莖呈莖狀,肉質,綠色帶褐色,向上斜升,長3—10厘米,具10--15節(jié),無毛。莖直立,肉質,具2--5枚葉。葉片卵形至披針形,長1.5—2.2厘米,寬1--2厘米,先端急尖,基部圓形或截形,膜質,全緣,無毛,有光澤但上面的顏色較暗,背面的顏色較淡,具柄;葉柄連鞘長1.5—1.8厘米,外面褐色,無毛?;ㄇo頂生,長2--5厘米,被毛;總狀花序具1---6朵花;花苞片卵狀披針形,先端漸尖,外面被毛,較子房短;子房褐綠色,被毛;花長1.2--1.7厘米;萼片褐綠色,外面被毛,長3—5毫米,側萼片較中萼片稍長,在其一半長處合生成筒狀;花瓣白色,偏斜,匙形,與中萼片緊貼;唇瓣白色,呈T字形,基部囊狀,內面具2枚扁平帶2—5裂、其裂片成角狀的胼胝體,中部收狹,爪狀,其上面被腺毛,前部擴大而常作不同程度的彎弓或扭轉,其中部2深裂,裂片的外形略呈四方形,長2--2.5毫米,其基部各具1枚綠色的斑點,先端具4--5撕裂;蕊柱直立,長約3毫米;花藥長2毫米,背部粉紅色;花粉團具細長漸狹的粘盤;蕊柱的臂狀附屬物其先端多少為三角形,與蕊喙近等長;蕊喙直的,長約1.5毫米,2裂;柱頭2個,大,位于蕊喙基部兩側?;ㄆ?月。
生長習性: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