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臺灣、廣西西南部、云南南部(勐臘)。生于海拔700—1000米的密林下。廣泛分布于亞洲熱帶地區(qū),東南到澳大利亞北部和太平洋島嶼,西至斯里蘭卡與印度南端,北至日本琉球群島和我國云南均可見到。模式標本采自印度尼西亞爪哇。
形態(tài)特征:
植株較高大,高80--100厘米或更高。莖直立,近圓柱形,直徑8—12毫米,具多數(shù)葉。葉片狹橢圓形或狹橢圓狀披針形,長25--38厘米,寬5.5—10厘米,先端長漸尖,基部收狹成短柄并延伸為抱莖的鞘;鞘長5--9厘米,常有褐色皮屑狀物。腋生圓錐花序長5--9厘米,具2--6個分枝及10--30朵或更多的花;分枝基部苞片披針形,長1—1.5厘米;花苞片卵形,長2--4毫米;花梗和子房長4--6毫米;花白色,由于花被片不展開而多少呈筒狀,長3.2--3.8厘米,芳香;萼片近倒披針狀線形或狹匙形,長3.2—3.8厘米,上部寬5—6毫米,下部寬約2毫米;花瓣與萼片相似;唇瓣與萼片近等長,具有長而對摺的爪,幾乎完全圍抱蕊柱,上部擴大成近圓形或?qū)捖褷顧E圓形,有2條縱脊;擴大部分長寬各達1厘米,邊緣波狀,先端急尖并外彎;蕊柱近圓柱形,短于唇瓣?;ㄆ?月。
生長習性: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