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原產(chǎn)中國,主要分布于印度、緬甸、日本、朝鮮、韓國、印度尼西亞和俄羅斯等國家。中國華北、華中、華南、西南及臺灣省均有野生種和栽培種。
形態(tài)特征:
紫蘇是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。莖高0.3-2米,綠色或紫色,鈍四棱形,具四槽,密被長柔毛。葉闊卵形或圓形,長7-13厘米,寬4.5-10厘米,先端短尖或突尖,基部圓形或闊楔形,邊緣在基部以上有粗鋸齒,膜質(zhì)或草質(zhì),兩面綠色或紫色,或僅下面紫色,上面被疏柔毛,下面被貼生柔毛,側(cè)脈7-8對,位于下部者稍靠近,斜上升,與中脈在上面微突起下面明顯突起,色稍淡;葉柄長3-5厘米,背腹扁平,密被長柔毛。
輪傘花序2花,組成長1.5-15厘米、密被長柔毛、偏向一側(cè)的頂生及腋生總狀花序;苞片寬卵圓形或近圓形,長寬約4毫米,先端具短尖,外被紅褐色腺點(diǎn),無毛,邊緣膜質(zhì);花梗長1.5毫米,密被柔毛?;ㄝ噻娦危?0脈,長約3毫米,直伸,下部被長柔毛,夾有黃色腺點(diǎn),內(nèi)面喉部有疏柔毛環(huán),結(jié)果時增大,長至1.1厘米,平伸或下垂,基部一邊腫脹,萼檐二唇形,上唇寬大,3齒,中齒較小,下唇比上唇稍長,2齒,齒披針形。花冠白色至紫紅色,長3-4毫米,外面略被微柔毛,內(nèi)面在下唇片基部略被微柔毛,冠筒短,長2-2.5毫米,喉部斜鐘形,冠檐近二唇形,上唇微缺,下唇3裂,中裂片較大,側(cè)裂片與上唇相近似。雄蕊4,幾不伸出,前對稍長,離生,插生喉部,花絲扁平,花藥2室,室平行,其后略叉開或極叉開;雌蕊1,子房4裂,花柱基底著生,柱頭2室;花盤在前邊膨大;柱頭2裂。果萼長約10mm?;ㄖ榷讼嗟?淺裂?;ūP前方呈指狀膨大。
小堅果近球形,灰褐色,直徑約1.5毫米,具網(wǎng)紋?;ㄆ?-11月,果期8-12月。
生長習(xí)性:
紫蘇適應(yīng)性很強(qiáng),對土壤要求不嚴(yán),排水良好,沙質(zhì)壤上、壤土、黏壤土,房前屋后、溝邊地邊,肥沃的土壤上栽培,生長良好。前茬作物以蔬菜為好。果樹幼林下均能栽種。
繁殖培育:
紫蘇用種子繁殖,分直播和育苗移栽。
直播
春播,南北方播種時間差一個月,南方3月,北方4月中下旬。直播在畦內(nèi)進(jìn)行條播,按行距60厘米開溝深2-3厘米,把種子均勻撒入溝內(nèi),播后覆薄士。穴播:行距45厘米,株距25-30厘米穴播,淺覆土。播后立刻澆水,保持濕潤,播種量每公頃15-18.75千克,直播省工,生長快,采收早,產(chǎn)量高。
育苗
在種子不足,水利條件不好,干旱地區(qū)采用此法。苗床應(yīng)選擇光照充足暖和的地方,施農(nóng)家肥料,加適量的過磷酸鈣或者草木灰。4月上旬畦內(nèi)澆透水,待水滲下后播種,覆淺土2-3厘米,保持床面濕潤,一周左右即出苗。苗齊后間過密的苗子,經(jīng)常澆水除草,苗高3-4厘米,長出4對葉子時,麥?zhǔn)蘸筮x陰天或傍晚,栽在麥地里,栽植頭一天,育苗地澆透水。
做移栽時,根完全的易成活,隨拔隨栽。株距30厘米,開溝深15厘米,把苗排好,覆土,澆水或稀薄人畜糞尿,1-2天后松土保墑。每公頃栽苗15萬株左右,天氣干旱2-3天澆一次水,以后減少澆水,進(jìn)行蹲苗,使根部生長。
栽培技術(shù)
選地整地
紫蘇對氣候、土壤適應(yīng)性都很強(qiáng),最好選擇陽光充足,排水良好的疏松肥沃的沙質(zhì)壤土、壤土,重黏土生長較差。整地把土壤耕翻15厘米深,耙平。整細(xì)、作畦,畦和溝寬200厘米,溝深15-20厘米。
松土
植株生長封壟前要勤除草,直播地區(qū)要注意間苗和除草,條播地苗高15厘米時,按30厘米定苗,多余的苗用來移栽。直播地的植株生長快,如果密度高,造成植株徒長,不分枝或分枝的很少。雖然植株高度能達(dá)到,但植株下邊的葉片較少,通光和空氣不好都脫落了,影響葉子產(chǎn)量和紫蘇油的產(chǎn)量。同時,莖多葉少,也影響全草的規(guī)格,故不早間苗。育苗田從定植至封壟,松土除草2次。
溫度
對環(huán)境條件的要求紫蘇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。種子在地溫5℃以上時即可萌發(fā),適宜的發(fā)芽溫度18-23℃。苗期可耐1-2℃的低溫。植株在較低的溫度下生長緩慢。夏季生長旺盛。開花期適宜溫度是22-28℃,相對濕度75%-80%。較耐濕,耐澇性較強(qiáng),不耐干旱,尤其是在產(chǎn)品器官形成期,如空氣過于干燥,莖葉粗硬、纖維多、品質(zhì)差。對土壤的適應(yīng)性較廣,在較陰的地方也能生長。
追肥
紫蘇生長時間比較短,定植后2個半月即可收獲全草,又以全草入藥,故以氮肥為主。在封壟前集中施肥。
直播和育苗地,苗高30厘米時追肥,在行間開溝每公頃施人糞尿15000-22500千克或硫酸銨112.5千克,過磷酸鈣150千克,松土培土把肥料埋好。第二次在封壟前再施一次肥,方法同上。但此次施肥注意不要碰到葉子。
灌溉
播種或移栽后,數(shù)天不下雨,要及時澆水。雨季注意排水,疏通作業(yè)道,防止積水亂根和脫葉。
采收加工
采收紫蘇要選擇晴天收割,香氣足,方便干燥,收紫蘇葉用藥應(yīng)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,紫蘇未開花時進(jìn)行。
蘇子梗:9月上旬開花前,花序剛長出時采收,用鐮刀從根部割下,把植株倒掛在通風(fēng)背陰的地方晾干,干后把葉子打下藥用。
蘇子: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種子果實(shí)成熟時采收。割下果穗或全株,扎成小把,曬數(shù)天后,脫下種子曬干,每公頃產(chǎn)1125-1500千克。
在采種的同時注意選留良種。選擇生長健壯的、產(chǎn)量高的植株,等到種子充分成熟后再收割,曬干脫粒,作為種用。
病蟲害防治
斑枯病
從6月到收獲都有發(fā)生,危害葉子。發(fā)病初期在葉面出現(xiàn)大小不同、形狀不一的褐色或黑褐色小斑點(diǎn),往后發(fā)展成近圓形或多角形的大病斑,直徑0.2-2.5厘米。病斑在紫色葉面上外觀不明顯,在綠色葉面上較鮮明。病斑干枯后常形成孔洞,嚴(yán)重時病斑匯合,葉片脫落。在高溫高濕、陽光不足以及種植過密、通風(fēng)透光差的條件下,比較容易發(fā)病。
防治方法:
①從無病植株上采種。
②注意田間排水,及時清理溝道。
③避免種植過密。
④藥劑防治:在發(fā)病初期開始,用80%可濕性代森鋅80O倍液,或者1:1:200波爾多液噴霧。每隔7天1次,連噴2-3次。但是,在收獲前半個月就應(yīng)停止噴藥,以保證藥材不帶農(nóng)藥。
紅蜘蛛
危害紫蘇葉子。6-8月天氣干旱、高溫低濕時發(fā)生最盛。紅蜘蛛成蟲細(xì)小,一般為橘紅色,有時黃色。紅蜘蛛聚集在葉背面刺吸汁液,被害處最初出現(xiàn)黃白色小斑,后來在葉面可見較大的黃褐色焦斑,擴(kuò)展后,全葉黃化失綠,常見葉子脫落。
防治方法:
①收獲時收集田間落葉,集中燒掉;早春清除田埂、溝邊和路旁雜草。
②發(fā)生期及早用40%樂果乳劑2000倍液噴殺。但要求在收獲前半個月停止噴藥,以保證藥材上不留殘毒。
銀紋夜蛾
7-9月幼蟲危害紫蘇,葉子被咬成孔洞或缺刻,老熟幼蟲在植株上作薄絲繭化蛹。
防治方法:用90%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噴霧。
園林用途:
主要價值編輯
營養(yǎng)
紫蘇在中國常用中藥,而日本人多用于料理,尤其在吃生魚片時是必不可少的陪伴物,在中國少數(shù)地區(qū)也有用它作蔬菜或入茶。紫蘇葉也叫蘇葉,有解表散寒、行氣和胃的功能,主治風(fēng)寒感冒、咳嗽、胸腹脹滿,惡心嘔吐等癥。種子也稱蘇子,有鎮(zhèn)咳平喘、社痰的功能。紫蘇全草可蒸餾紫蘇油,種子出的油也稱蘇子油,長期食用蘇子油對治療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顯療效。
紫蘇在中國種植約有2000年歷史,明代李時珍曾記載:“紫蘇嫩時有葉,和蔬茹之,或鹽及梅鹵作菹食甚香,夏月作熟湯飲之”,可見紫蘇在中國人的飲食中很常見。中國人用紫蘇烹制各種菜肴,常佐魚蟹食用,烹制的菜肴包括紫蘇干燒魚、紫蘇鴨、紫蘇炒田螺、蘇鹽貼餅、紫蘇百合炒羊肉、銅盆紫蘇蒸乳羊等。
韓國的紫蘇變種的葉片比日本青紫蘇要更大、更圓、更為平坦,而且鋸齒較為細(xì)密,一面是紫紅色,一面是綠色。韓國人用紫蘇制作泡菜,基本上在全世界的韓國貨商店中都有紫蘇泡菜罐頭銷售,在這種罐頭中,每兩片紫蘇葉包裹著一個紅辣椒。新鮮的紫蘇葉可用來制作沙拉。紫蘇子用作肉類食品的調(diào)料,也用來制作紫蘇芝麻鹽。韓國人在吃烤肉習(xí)慣用新鮮的紫蘇葉或辣椒葉搭配,而韓國人掀起了用紫蘇葉補(bǔ)鈣的熱潮,因為紫蘇葉富含鈣質(zhì)。
越南人用在燉菜和煮菜中加入紫蘇葉,或者將紫蘇葉擺放在越南米粉上作為裝飾。他們使用的紫蘇品種的葉子一面紅中帶綠,一面是紫色,與日本紫蘇品種相比香氣更濃。
醫(yī)用
紫蘇既能發(fā)汗散寒以解表邪,又能行氣寬中、解郁止嘔,故對風(fēng)寒表癥而兼見胸悶嘔吐癥狀的,使用本品,很是適宜;或無表癥而有氣滯不暢癥狀的,也可用于宣通。如配藿香、陳皮則解表和中,配半夏、厚樸則解郁寬胸。
用于感冒風(fēng)寒:紫蘇能散表寒,發(fā)汗力較強(qiáng),用于風(fēng)寒表癥,見惡寒、發(fā)熱、無汗等癥,常配生姜同用;如表癥兼有氣滯,有可與香附、陳皮等同用。
用于胸悶、嘔惡等癥:紫蘇用于脾胃氣滯、胸悶、嘔惡,不論有無表癥,均可應(yīng)用,都是取其行氣寬中的作用,臨床常與藿香配伍應(yīng)用。
病蟲害防治